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合水共流胶园绿(散文)

合水共流胶园绿(散文)

——步入胶园的记忆

不知是谁给橡胶农场职工子弟起了个响亮的名称,叫“垦二代”。粤西农垦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集中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大中专学生、复退军人和邻近农村的农民工等,还有海外归侨。他们是农垦第一批拓荒者。他们的儿辈称垦二代当之无愧。我的父亲是化工农学校(后合并到广东省高州农校)的学生,农垦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农科技术人员,于是提前毕业分配到农垦,毕业证还是高州农校后来补发的。父亲先在广东省国营和平农场生产技术科任技术员,后调到相邻的湛江农垦局化州育种站,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支部书记、场群关系干事、普法办公室干事等职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农垦事业。

作为垦二代,对于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农垦子弟,橡胶园意味着什么呢?生在农垦,长在农垦,靠着胶树长大,我们与生俱来对这片山水、对这满山遍野的胶林有着难解的情结。

父辈用青春激情燃烧的付出,为农垦事业增光添彩。他们用血汗构筑起农垦事业的里程碑,将永远被铭记、怀念和尊敬。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页页不平凡的历史,与共和国的历史一起走向永恒。他们突破了橡胶树生命的禁区,将世界公认不可能在北纬17度以北生长的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创造了橡胶栽培史上的奇迹,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父辈的言传身教和熏陶下,作为农垦人,我们对橡胶事业的强烈使命感挥之难去。由此凝结而成的农垦情怀,在我的生命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当翻阅存封已久的内心履历,目光就会在布满伤痕和记忆的那一页上久久停留。父辈以及我们这一代扎根山区、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垦荒植胶的可歌可泣故事久久难以忘怀。

啊,橡胶林!我曾经与你亲密地接触,我曾经与你同呼吸共命运,我曾经享受过你的恩赐,也曾亲眼目睹你经历的悲欢起落。我多少次欣赏过你的英姿,也多少次听闻因你而产生的故事!岁月流逝,那一望无际的遍及粤西土地的橡胶林,已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铭刻在我的心中。橡胶林成了我的梦中思念。

橡胶林,你留给我太多的故事,你留给我太多的记忆!在农垦工作的20年,记录了我在大山里奋斗的历史。为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和执着奉献的精神,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时刻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五十年代至今,农垦系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地处粤西大山深处的国营橡胶农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亚热带的风风雨雨,滋润和洗涤着这一片又一片的橡胶林,孕育着沉埋于每一寸土地上的青春岁月!

尽管眼前的情景不止一次在脑海里出现,但是当我站在这一大片橡胶林前面的时候,心里还是翻江倒海般的难以平静。因为,这一片片橡胶林曾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因为,这一片片橡胶林曾经伴我走过4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曾经用青春热血浇灌过的这片土地,留下了我们的童真,留下了我们青春的风采。每次回到农场,都是夜幕把我从沉思中唤醒,在橡胶林的深情注视下,我一步一回头地离开。

离开农垦已经20多年了,我也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起落。但那片碧绿的橡胶园,总是浮现在我的记忆中,挥之难去。听说农垦近年再次进行重大的改革,管理体制将有更大的变化......因此,总是想把在农垦的经历记录下来,把参加工作这一阶段的感觉记录下来,作为个人历史的印记。或许,可以在同学场友聚会时作为发言的历史参考资料,如此,则幸甚矣。

夕阳的余晖给橡胶林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金灿灿,亮堂堂。走进林间,双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抚摸着那一条条割胶留下的割痕,我的双眼模糊了。背靠一棵笔直的橡胶树,面对夕阳,我缓缓坐下,眼前再次出现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一幕幕......

化州育种站地处云开大山山脉天堂嶂脚下,是湛江农垦局(粤西农垦局)下属生产科研单位,下属有七个生产队。除了生产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巴西橡胶树的抗寒选育种和热带作物的引种,为粤西北部垦区优良品种的任务。我参加工作时是军队管理,广东农垦名称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育种站是八师四团。作为八师四团73首届高中毕业生,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步入社会,带着一名兵团战士的风采正式进入胶园。在党委成员武装部凌部长组织带领下,全班30人到六队(横岭队)正式参加生产劳动。

虽然读书时就看到父辈们参加生产劳动就很辛苦,但自己参与才有切身的体会。人员分到班组,工作班长安排,吹哨出工,有时几个,有时全班,工作内容有胶带除草压青、施肥、橡胶中小苗定植等,初步体会做一个橡胶工人不容易啊。可父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毫无怨言,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六队的一个月可以说是小试牛刀吧。可班长说还没有参加开荒大会战,那才叫真正的兵团战士呢!

一个月之后,集体锻炼结束,我被分配到五队,安排在试验班工作。

五队又叫合水队。之所以叫合水,是上游两条小河到这里汇合而下。两水汇合,再经基建队出塘坑,进入化北罗江上游。

合水队是一个种植面积很大的生产队。上游流下的两条小河(寻贵河、垌尾河)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橡胶林,流出基建队一段叫黑湾。在黑湾一带的丘陵山地也开垦了很多橡胶梯田,种有中小苗,很大部分试验区就布置在那里。还有往六队(横岭队)方向,叫做第二重复地名的,也是五队的地盘。沿农场公路出塘坑两侧的岭头也在开垦中。五队的地址就在两条小河汇合处的山坡之上。

因为是科研单位,布置有橡胶大田科研试验,五队是下属生产队中专门设置试验班的三个生产队之一。除了生产任务之外,试验班还负责试验现场的日常管理,如试验小区的资料收集、橡胶树芽接、人工授粉、小区的中小苗管理等等。原高州育种站调过来的老试验工桂宏叔就是我们的班长。

就在这蛮荒的土地上,我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挥汗如雨,稚嫩的手臂挥舞着长长的,砍掉原始的丛林和灌木,烧火垦荒......

在让荒山变胶林的口号声中,在猎猎飘扬的红旗下,我们开垦出一条条环山林带,又在林带上挖好一个个橡胶中苗定植穴......

大战红五月、大战一百天、大战三十天,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之类的口号不断,节日期间奋战在荒山野岭甚至吃饭也在开荒现场,更是家常便饭......

出入橡胶试验区,进行橡胶树的量胶水计算产量(开割树)、量围径算增粗(中小苗)等试验的原始数据采集并做好记录,提供给上级科研技术人员......

进行橡胶树的芽接(无性繁殖)和人工授粉(有性育种),培育新的橡胶品种。重点是为粤西北部地区培育抗寒高产的新品种和种植材料......

一些有趣的事还历历在目:刚参加工作时,我体重不到一百斤。那时每个职工压青积肥都有任务。有一次上山砍草压青,连拖带担,大汗淋漓,回来一过称,竟然有145斤,比我的体重还多五十多斤!种花生挑肥,我一次叠起挑双担,队干部对我另眼相看......我吃得也多:饭堂四两一格的蒸饭,我连续吃两格。还不要菜......同宿舍的知青看到笑我;你是牛肚么?那时工作强度大,干的多吃得多啊!我牢记着当时是生产队长的老爸对我说过的话:工作不做好,就上不了站部!

就这样,我们用青春的热血浇灌着这片红土地,种下一棵棵嫩小的橡胶苗,也种下了我们青春的风采!

自此,我也逐步熟悉了橡胶树和它的很多品种,现在还记得的品种就有GT1、联昌31—45、合口3—11、侨植42—67、93—114、化59—2等等。这些有的是引进的国外品种,有的是自己培育的品种。育种站么,自然是技术人员多,橡胶品种多,其他农场只是在大田种植我们培育推广的品种哦!所以,每次到其他农场去,我都感受到崇拜的目光......

试验工作接受站部生产生产技术科的指导。有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中南林业专科学校、热带作物学院和广东嘉莱农校、广西钦州农校、广东高州农校等大中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是我从事热作科研的启蒙老师。

工作半年后,我被调上了生产技术科化验室,在华南农学院土化系毕业的曾工程师的带领下,负责胶园农业化学分析,真正步入了热作科研的殿堂。

哦,橡胶林!离开农场二十年来,因你的存在,我无法也没有任何理由忘记那段岁月!当独自翻阅存封已久的内心履历,目光就会在其中一页久久停留,然后轻轻的一声感慨,再将那一页缓缓翻过......

2018.7.1完稿于茂名市龙岭苑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父亲,感恩我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老师。

随机推荐:
单肩包女大 alo yoga 瑜伽裤 四季沙发垫布艺坐垫 档案袋 瓷砖清洗剂 炎婷凝胶 连衣裙2019新款夏长款过膝 连衣裤女 连体 高腰 无线充电宝 苹果专用 涡轮增鸭 妈妈t恤纯棉全棉短袖 结婚礼盒装喜糖 医生白大褂 水手服女 可爱 学生 龙门架 车载头枕颈枕一对 无洞耳夹女 内衣女薄款大胸显小 鞋贴 后跟贴 防磨脚 沙滩裤男宽松 夏季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